Stáhnout prezentaci
Prezentace se nahrává, počkejte prosím
1
Chapter 5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
第五章 糖 代 谢 Chapter 5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
2
第一节 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 一、新陈代谢概念 二、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三、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
第一节 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 一、新陈代谢概念 生物活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过程; 二、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三、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 合成代谢 需要能量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
3
四、代谢途径 e1 e e3 e e5 S A B C D P
4
五、代谢的发展过程 (一)分解代谢的一般过程 (二)合成代谢的一般过程 原料准备阶段;单分子合成阶段;生物大分子合成阶段。
第一阶段是生物大分子的降解阶段; 第二阶段是单体分子初步分解阶段; 第三阶段是乙酰基完全分解阶段; 第四阶段是氢的燃烧阶段; (二)合成代谢的一般过程 原料准备阶段;单分子合成阶段;生物大分子合成阶段。
5
六、新陈代谢的特点 1、酶催化,反应条件温和,效率高; 2、严格的顺序性; 3、灵活的自我调节;
6
第二节 糖及代谢概述 Section 2 Introduction
7
一、糖的化学 糖(carbohydrates)即碳水化合物,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。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,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。 单糖 (monosacchride) 寡糖 (oligosacchride) 多糖 (polysacchride) 结合糖 (glycoconjugate)
8
单糖 葡萄糖(glucose) ——已醛糖 果糖(fructose) ——已酮糖
9
半乳糖(galactose) ——已醛糖 核糖(ribose) ——戊醛糖
10
寡糖 麦芽糖 (maltose) 葡萄糖 — 葡萄糖 蔗 糖 (sucrose) 葡萄糖 — 果糖 乳 糖 (lactose) 葡萄糖 — 半乳糖
11
多糖 淀 粉 (starch) 糖 原 (glycogen) 纤维素 (cellulose)
12
淀粉的分子结构 淀粉颗粒 -1,6-糖苷键 -1,4-糖苷键
13
糖原的分子结构 -1,6-糖苷键 -1,4-糖苷键
14
纤维素的分子结构 β-1,4-糖苷键
15
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。 糖脂 (glycolipid):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。 糖蛋白 (glycoprotein):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。
16
二、糖的生理功能 糖类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: ① 氧化供能:糖类占人体全部供能量的70%。 ② 作为结构成分:如生物膜、神经组织等的组分。 ③ 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:构成核苷酸,DNA,RNA等。 ④ 转变为其他物质: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。
17
三、糖的消化吸收 (一)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、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、蔗糖、乳糖、葡萄糖等,以淀粉为主。 消化部位: 主要在小肠,少量在口腔。
18
(二)糖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上段以单糖形式吸收。
19
葡萄糖 四、糖代谢概况 糖原 丙酮酸 H2O及CO2 乳酸 核糖 + 淀粉 乳酸、氨基酸、甘油 肝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 酵解途径
有氧 无氧 H2O及CO2 乳酸 核糖 + NADPH+H+ 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 淀粉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途径 乳酸、氨基酸、甘油
20
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途径
21
一、糖酵解途径(EMP途径)--糖的无氧分解
二、三羧酸循环(TCA)--糖的有氧分解 三、单磷酸己糖支路(HMP途径) 四、磷酸解酮酶途径(PK途径) 五、脱氧酮糖酸途径(ED途径)
22
一、糖酵解途径--糖的无氧分解 (一)糖酵解(EMP)的生物化学过程 (二)丙酮酸的无氧降解 (三)EMP途径的能量产生
(四)糖酵解的生理意义
23
(一)糖酵解的生物化学过程 What’s glycolysis?
糖酵解的全部反应过程在细胞液(cytoplasm)中进行,共10步,终产物是丙酮酸。 无氧酵解代谢的终产物是乳酸(lactate),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分子ATP。
24
无氧酵解的反应过程可分为活化、裂解、放能和还原四个阶段。
其中,活化、裂解、放能三个阶段又可合称为糖酵解途径(glycolytic pathway)。
25
1. 活化(activation) ——己糖磷酸酯的生成:
活化阶段是指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,6-双磷酸果糖(F-1,6-BP,FDP)。 活化阶段由3步化学反应组成。
26
⑴ 葡萄糖(glucose) 磷酸化 ⑵ 磷酸葡萄糖(glucose-6-phosphate, G-6-P) 异构 ⑶ 磷酸果糖(fructose-6-phosphate, F-6-P) 1,6-双磷酸果糖(fructose-1,6-bisphosphate, F-1,6-BP)
27
fructose-1,6-bisphosphate
无氧酵解的活化阶段 (1) 己糖激酶/葡萄糖激酶 ATP ADP * glucose-6-phosphate glucose 消耗1ATP; 反应不可逆,第二个限速(关键)步骤; 磷酸己糖异构酶 (2) fructose-6-phosphate 消耗1ATP;己糖激酶,Mg2+; 反应不可逆,第一个限速(关键)步骤; 磷酸果糖激酶-1 ATP ADP * (3) fructose-1,6-bisphosphate
28
糖酵解第一阶段是耗能的,1G消耗2ATP ⑴ 葡萄糖(glucose) 磷酸化(-1ATP)
⑵ 磷酸葡萄糖(glucose-6-phosphate, G-6-P) 异构 ⑶ 磷酸果糖(fructose-6-phosphate, F-6-P) 1,6-双磷酸果糖(fructose-1,6-bisphosphate, F-1,6-BP) 糖酵解第一阶段是耗能的,1G消耗2ATP
29
(glyceraldehyde-3-phosphate) (dihydroxy-acetone phosphate)
2.裂解(lysis)——磷酸丙糖的生成: 一分子F-1,6-BP裂解为两分子可以互变的磷酸丙糖(triose phosphate),包括两步反应: (4) ,6-双磷酸果糖(F-1,6-BP) 裂解 3-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(glyceraldehyde-3-phosphate) (dihydroxy-acetone phosphate) (5) 异构
30
糖酵解的裂解阶段 磷酸丙糖 异构酶 醛缩酶 (4) (5)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
glyceraldehyde-3-phosphate 磷酸丙糖 异构酶 (5) fructose-1,6-bisphosphate
31
3.放能(releasing energy)——丙酮酸的生成:
3-磷酸甘油醛经脱氢、磷酸化、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; 包括5步反应。
32
丙酮酸 ⑹ 3-磷酸甘油醛 脱氢并磷酸化 ⑺ 1,3-二磷酸甘油酸(glycerate-1,3-diphosphate);
⑹ 磷酸甘油醛 脱氢并磷酸化 ⑺ 1,3-二磷酸甘油酸(glycerate-1,3-diphosphate); 脱磷酸,将其交给ADP生成ATP ⑻ 3-磷酸甘油酸(glycerate-3-phosphate) 异构 ⑼ 磷酸甘油酸(glycerate-2-phosphate) 脱水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(phosphoenolpyruvate, PEP) 将高能磷酸基交给ADP生成ATP 丙酮酸
33
糖酵解的放能阶段 1G形成2个NADH2 1G形成2个ATP; 底物水平磷酸化. (6) 3-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 NAD++Pi
NADH+H+ glycerate-1,3-diphosphate glyceraldehyde-3-phosphate (7) ATP ADP 磷酸甘油酸激酶 glycerate-3-phosphate 1G形成2个NADH2 1G形成2个ATP; 底物水平磷酸化. (8)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glycerate-2-phosphate
34
glycerate-2-phosphate
烯醇化酶 ⑼ H2O phosphoenolpyruvate glycerate-2-phosphate 丙酮酸激酶 ⑽ * ATP ADP pyruvate 生成1个高能磷酸键 1G形成2个ATP; 不可逆,EMP途径的第 三个限速步骤.
35
(二)丙酮酸的无氧降解 1. 还原——乳酸的生成
(二)丙酮酸的无氧降解 还原——乳酸的生成 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,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+,以确保反应的继续进行。
36
无氧酵解的还原阶段 乳酸脱氢酶 NAD+ NADH+H+ ⑾ pyruvate lactate
37
糖的无氧酵解途径
38
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可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乳酸。
1、3、10为关键反应,不可逆,三个关键酶,己糖激酶(葡萄糖激酶)、磷酸果糖激酶-1、丙酮酸激酶。 ATP变化:1、3各-1ATP; 7、10各+1ATP; NADH变化:6产生NADH2; 1G净生成2ATP; 1G净生成2NADH2;
39
酒精发酵--丙酮酸还原转变为乙醇;反应式 (1)丙酮酸的脱羧 (2)乙醛的还原
2.还原——乙醇的生成 酒精发酵--丙酮酸还原转变为乙醇;反应式 (1)丙酮酸的脱羧 (2)乙醛的还原 G+2Pi+2ADP 2乙醇+2CO2+2ATP+2H2O
40
酒精发酵—丙酮酸转变为乙醇 总反应式:G+2Pi+2ADP 2乙醇+2CO2+2ATP+2H2O
2*2ATP CO2 2ATP 磷酸甘油醛 2丙酮酸2乙醛 2乙醇 2Pi G 1,6-二磷酸果糖 EMP途径 磷酸二羟丙酮 2*2H
41
葡萄糖 1 ATP 己糖激酶 ADP 6-磷酸葡萄糖 磷酸己糖异构酶 2 6-磷酸果糖 3 ATP 磷酸果糖激酶 ADP 1,6-二磷酸果糖 醛缩酶 4 磷酸丙糖异构酶 5 23-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2乙醇 磷酸甘油醛 2NAD+ 2NAD+ 脱氢酶 6 2NADH+H+ 2NADH+H+ 21,3-二磷酸甘油酸 乙醇脱氢酶 磷酸甘油 2ADP 丙酮酸脱羧酶 酸激酶 7 2ATP 2丙酮酸 2乙醛 23-磷酸甘油酸 9 丙酮酸激酶 2ATP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8 烯醇化酶 H ADP 22-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
42
3.参与无氧酵解的酶 1.糖原磷酸化酶,葡聚糖转移酶,脱枝酶;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2.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3.磷酸己糖异构酶
4.磷酸果糖激酶(变构酶) 5.醛缩酶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6.磷酸丙糖异构酶 烯醇化酶 7.3-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1.丙酮酸激酶 8.磷酸甘油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
43
(三)EMP途径的能量产生 1、无氧糖酵解产生的ATP; 2、有氧酵解产生的ATP;
44
1、无氧糖酵解产生的ATP 糖原的分解能量产生? 产生或消耗ATP的反应 ATP数的增减 1.葡萄糖6-P-葡萄糖 -1
3.6-磷酸果糖1,6-二磷酸果糖 7.2*1,3-二磷酸甘油酸2*3-磷酸甘油酸 +2 10.2*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*丙酮酸 净生成2 糖原的分解能量产生?
45
2、有氧糖酵解产生的ATP 产生或消耗ATP的反应 ATP数的增减 1.葡萄糖6-P-葡萄糖 -1
3.6-磷酸果糖1,6-二磷酸果糖 6.3-磷酸甘油醛1,3-二磷酸甘油酸 或6 7.2*1,3-二磷酸甘油酸2*3-磷酸甘油酸 +2 10.2*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*丙酮酸 净生成6或8个 注:6步产生2NADH2
46
(四)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、单糖分解代谢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途径; 2、组织和细胞在无氧的情况下获得有限的能量;
3、酵解途径的逆过程是合成葡萄糖的途径;
47
糖酵解途径 初到高原与糖酵解供能: 海拔 5000米 背景: 人初到高原,高原大气 压低,易缺氧 结论: 机体加强糖酵解以适 应高原缺氧环境
48
二、三羧酸循环(TCA)--糖的有氧氧化分解
(一)糖有氧氧化的概念 是指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,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的过程。 C6H12O6 + 6O CO2 + 6 H2O + 30/32 ATP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,绝大多 数组织细胞都通过有氧氧化获得能量。
49
糖的有氧氧化 糖有氧氧化概况 乳酸 葡萄糖→→丙酮酸→丙酮酸→乙酰CoA 糖酵解 线粒体内 三羧酸循环 胞浆 糖的有氧氧化
CO2+H2O+ATP 糖的有氧氧化
50
葡萄糖→→……→→丙酮酸→乳酸(糖酵解)
糖的有氧氧化与糖酵解: 细胞 胞浆 线粒体 葡萄糖→→……→→丙酮酸→乳酸(糖酵解) CO2+H2O+ATP (糖的有氧氧化) 丙酮酸
51
糖有氧氧化的过程: 第一阶段:丙酮酸的生成(胞浆) 第二阶段: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三个 阶段 (线粒体)
52
(一)从葡萄糖丙酮酸(同糖酵解途径);
(二)丙酮酸乙酰辅酶A; 丙酮酸脱羧酶系:含有3种酶(丙酮酸脱羧酶,硫辛酰转乙酰基酶,二氢硫氢酸脱氢酶)和6种辅助因子(TPP,辅酶A,FAD,NAD+,硫辛酸和Mg2+)。 反应地点:线粒体基质; (三)乙酰辅酶A的氧化--三羧酸循环途径;
53
(三)乙酰辅酶A的氧化-- TCA 1、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成柠檬酸;反应式 2、柠檬酸脱水成顺乌头酸;反应式
柠檬酸合成酶催化; 不可逆,TCA循环第一个限速酶; 2、柠檬酸脱水成顺乌头酸;反应式 3、顺乌头酸加水生成异柠檬酸; 4、异柠檬酸脱氢生成草酰琥珀酸;反应式 TCA循环中第二个重要的调节酶; 产生1NADH;
54
(三)乙酰辅酶A的氧化-- TCA 5、草酰琥珀酸脱羧生成-酮戊二酸; 6、-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辅酶A;
异柠檬酸脱氢酶,脱羧反应需要Mn2+; 6、-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辅酶A; 反应不可逆,是TCA循环的第三个限速步骤; 产生1NADH;反应式 7、琥珀酰辅酶A生成琥珀酸;反应式 TCA循环中唯一的底物水平磷酸化,1GTP1ATP; 8、琥珀酸氧化生成延胡索酸; 产生1FADH2;
55
(三)乙酰辅酶A的氧化-- TCA 9、延胡索酸经水化作用生成苹果酸;反应式 10、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;
产生1NADH; 每循环一次,经历两次脱羧反应,使一分子乙酰CoA氧化成CO2和H2O.
56
三羧酸循环总图: 2H H 2H CH2CO~SoA (乙酰辅酶A) 草酰乙酸 柠檬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酰CoA 琥珀酸 α-酮戊二酸
异柠檬酸 苹果酸 三羧酸循环总图: 延胡索酸 α-酮戊二酸 H CO2 2H 2H 琥珀酸 琥珀酰CoA CO2 GTP 2H
57
(三)乙酰辅酶A的氧化-- TCA 参与的酶类: (1)柠檬酸合成酶 (2)顺乌头酸酶 (3)异柠檬酸脱氢酶 NADHH+
(5) 琥珀酰辅酶A硫激酶 GTP (6)琥珀酸脱氢酶 FADH2 (7)延胡索酸酶 (8)苹果酸脱氢酶 NADHH+
58
TCA循环的能量计算 无氧分解阶段: 产生或消耗ATP的反应 ATP数的增减 1.葡萄糖6-P-葡萄糖 -1
3.6-磷酸果糖1,6-二磷酸果糖 6. 3-磷酸甘油醛1,3-二磷酸甘油酸 2NADH 或6 7.2*1,3-二磷酸甘油酸2*3-磷酸甘油酸 10.2*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*丙酮酸 净生成6或8个 2*丙酮酸 2*乙酰CoA 2NADH TCA循环阶段: 4.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 2NADH 6.-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2NADH 7.琥珀酰CoA琥珀酸 GTP 8.琥珀酸延胡索酸 FADH 10.苹果酸草酰乙酸 NADH 净生成 或38
59
总反应式: CH3COCOOH + 2.5O2 + 15ADP + Pi 3CO2 + 2H2O + 15ATP; C6H12CO ADP + 38Pi 6CO2 + 6H2O + 38ATP;
60
TCA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1、为机体提供能量; 2、物质代谢的总枢纽;示意图 3、为生物合成提供碳链; 4、有机酸的积累--发酵工业;
61
葡萄糖降解简图: G EMP途径 无氧 乳酸 丙酮酸 乙醛乙醇 有氧 乙酰Co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TCA循环 CO2
62
(四) 丙酮酸羧化支路 1、丙酮酸的还原羧化作用; 2、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; 3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;
即丙酮酸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固定二氧化碳生成四碳二羧酸(草酰乙酸、苹果酸)的反应; (反应式) 1、丙酮酸的还原羧化作用; 2、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; 3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;
63
(五) 乙醛酸循环--三羧酸循环支路 1、异柠檬酸裂解酶 乙酰辅酶A 2、苹果酸合成酶 H2O CoASH 草酰乙酸 柠檬酸 NADH2
草酰乙酸 柠檬酸 NADH2 H2O 顺乌头酸 NAD H2O 苹果酸 异柠檬酸 CoASH H2O 乙醛酸 琥珀酸 CH3COSCoA
64
(五) 乙醛酸循环--三羧酸循环支路 总反应式: CH2COOH
乙酰CoA CoASH 草酰乙酸 柠檬酸 顺乌头酸 乙酰CoA CoASH 苹果酸 乙醛酸 异柠檬酸 琥珀酸 总反应式: CH2COOH 2CH3COSCoA + 2H2O + NAD →CH2COOH + 2CoASH + NADH2
65
(五) 乙醛酸循环--三羧酸循环支路 3、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(1)获得能量; (2)TCA中间产物的补充; (3)脂肪转变为糖的途径;
66
(六)柠檬酸发酵 TCA 技术关键: 1、阻断顺乌头酸催化的反应; 2、解决草酰乙酸的来源--选回补途径旺盛的菌种; EMP途径
苹果酸→草酰乙酸 顺乌头酸酶 阻断 TCA 顺乌头酸
67
三、磷酸己糖途径(HMS) (一)HMP途径的历程 糖需氧分解的重要代谢旁路之一; 反应地点:细胞质
第一阶段:由6-磷酸葡萄糖开始,经过脱氢、水解、氧化脱羧等反应生成5-磷酸核酮糖和二氧化碳; 1.6-磷酸葡萄糖氧化成6-磷酸葡萄糖酸;反应式 产生NADPH; 2.6-磷酸葡萄糖氧化脱羧成5-磷酸核酮糖;反应式 第一阶段,1G产生2NADPH;
68
三、磷酸己糖途径(HMS) (一)HMP途径的历程
第二阶段:5-磷酸核酮糖通过异构化、转酮基、转醛基等反应,并逆EMP途径,重新生成6-磷酸葡萄糖; 3.5-磷酸核酮糖异构化成5-磷酸核糖; 4.5-磷酸核酮糖差向异构成5-磷酸木酮糖;反应式 6反应式 7反应式 5. 5-磷酸木酮糖和5-磷酸核糖生成3-磷酸甘油醛和7-磷酸庚酮糖; 6. 7-磷酸庚酮糖和3-磷酸甘油醛生成4-磷酸赤藓糖和6-磷酸果糖; 7.5-磷酸木酮糖和4-磷酸赤藓糖生成3-磷酸甘油醛和6-磷酸果糖; 8.6-磷酸果糖异构化为6-磷酸葡萄糖再作为HMP途径的原料; 9.2分子3-磷酸甘油醛生成1分子6-磷酸葡萄糖;
69
三、磷酸己糖途径(HMS) (二)参与的酶类 1、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2、内酯酶 3、6-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4、5-磷酸核糖异构酶
5、5-磷酸木酮糖差向异构酶 6、转酮醇酶(转羟乙醛基酶) 7、转醛醇酶(转二羟丙酮基酶)
70
三、磷酸己糖途径(HMS) HMS途径小结: 6(6-P-G)+ 6O2 + 12NADP →
5(6-P-G)+ 6CO2 + 12NADPH + Pi 为细胞内还原力NADPH的主要来源; 1分子6-P-G经HMS途径产生36ATP; 1分子G经HMS途径产生35ATP;
71
三、磷酸己糖途径(HMS) (三)HMS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1、产生大量的NADPH作为生物合成所需还原力;
2、5-磷酸核糖是合成核酸及相应辅的原料; 3、 4-磷酸赤藓糖和3-磷酸甘油醛可转变为芳香族氨基酸; 4、HMS途径是戊糖代谢的主要途径; 5、3-磷酸甘油醛是糖分解三种途径的枢纽点;
72
葡萄糖降解途径的相互关系 葡萄糖 ↓ 6-磷酸葡萄糖 CO2 + H2O EMP途径 ↓ HMS途径 磷酸丙糖 5-磷酸戊糖
磷酸丙糖 磷酸戊糖 丙酮酸 乙醇、乳酸、 ↓ 丙酮、丁醇等 乙酰辅酶A 苹果酸 TCA循环与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 异柠檬酸 琥珀酸 CO2 + H2O
73
四、磷酸解酮酶(PK)途径 存在于某些细菌和少数真菌中; 该代谢途径由: 一部分HMP 一部分EMP 磷酸解酮酶等酶类组成
74
C6H12O6 + 2ADP + 2Pi → CH3CHOHCOOH + CH3CH2OH + CO2 + 2ATP
磷酸解酮酶(PK)途径: 葡萄糖 ATP ADP 6-磷酸葡萄糖 ↓ H 6-磷酸葡萄糖酸 ↓ H 5-磷酸核酮糖 ↓ 5-磷酸木酮糖 Pi 3-磷酸甘油醛 乙酰磷酸 CO2 第一阶段:HMP 第二阶段: 磷酸解酮酶 EMP途径 乳酸 ADP ATP 乙酸 ↓ 第三阶段: 产能阶段 2ADP+Pi 2ATP 乙醇 乙醛 ↓ C6H12O6 + 2ADP + 2Pi → CH3CHOHCOOH + CH3CH2OH + CO2 + 2ATP
75
异型乳酸发酵(示意图) 五、脱氧酮糖酸途径(ED途径) 1、乳酸的生成 2ADP+2Pi 2ATP 3-磷酸甘油醛 乳酸 EMP途径
3-磷酸甘油醛 乳酸 EMP途径 2、乙醇的生成 O 乙酸激酶 CH3-C-O~P CH3COOH 乙酰磷酸 ADP ATP 乙酸 醛脱氢酶 CH3COOH CH3CHO NADH2 NAD 乙醇脱氢酶 CH3CHO CH3CH2OH 五、脱氧酮糖酸途径(ED途径)
76
葡萄糖降解途径 的相互关系: 6-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↓ 6-磷酸葡萄糖酸 3. HMP途径 ↓ 1.EMP途径 6-磷酸果糖 5-磷酸核糖
磷酸丙糖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苹果酸 TCA循环与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 异柠檬酸 琥珀酸 CO2 + H2O 3. HMP途径 5-磷酸核糖 5-磷酸木酮糖 4. PK途径 乙酰磷酸
77
六、葡萄糖降解途径的相互关系 (一)葡萄糖的无氧降解 (二)葡萄糖的有氧降解 G →(EMP,HMP,PK)→ 丙酮酸 → 酒精、乳酸发酵
2、EMP途径、TCA循环、乙醛酸循环; 3、EMP途径、HMP途径、TCA循环、乙醛酸循环;
78
六、葡萄糖降解途径的相互关系 (三)葡萄糖有氧降解和无氧降解的比较 有氧降解 无氧降解 降解途径 EMP、TCA HMP EMP
有氧降解 无氧降解 降解途径 EMP、TCA HMP EMP 最终受氢体 O O 乙醛、丙酮酸等 最终产物 CO2+H2O CO2+H2O 酒精、乳酸等 产生ATP数 或
79
第四节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代谢
80
一、糖原的分解代谢 二、糖原的生物合成 三、淀粉的生物合成 四、葡萄糖的生物合成--糖异生
81
一、糖原的分解代谢 乙酰辅酶ATCA循环CO2、H2O 糖原 1-磷酸葡萄糖 6-磷酸葡萄糖 EMP途径 丙酮酸
磷酸化酶 1-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6-磷酸葡萄糖 EMP途径 丙酮酸 能量产生:由糖原开始,1G产生37或39ATP; 乙酰辅酶ATCA循环CO2、H2O
82
糖原的结构 糖原(glycogen)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带有分支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。
糖原分子的直链部分借-1,4-糖苷键而将葡萄糖残基连接起来,其支链部分则是借-1,6-糖苷键而形成分支。
83
糖原的结构
84
二、糖原的生物合成 三、淀粉的合成示意图 1、糖原生成作用 动物体内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; 2、糖原合成的部位
在肝脏、肌肉的细胞质中进行; 3、糖原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三、淀粉的合成示意图 基本同糖原的合成,但糖基的供体是ADPG;
85
四、葡萄糖的合成--糖异生作用 1、糖异生作用 2、糖异生作用的场所 3、参与的酶 反应式 由非糖物质如甘油、乳酸和生糖氨基酸合成糖的过程;
主要在肝脏,但在肾脏中也可以进行; 3、参与的酶 6-磷酸葡萄糖酶(光滑内质网) 果糖-1,6-二磷酸酶(细胞质) 丙酮酸羧化酶(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)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(存在于胞浆中) 反应式
86
五、葡萄糖的合成--糖异生作用 4、糖异生的基本过程反应式 5、糖氧化与糖异生的关系 (1)乳酸→→→→丙酮酸→羧化支路→逆EMP;
乳酸脱氢酶 (1)乳酸→→→→丙酮酸→羧化支路→逆EMP; (2)甘油→磷酸甘油→磷酸二羟丙酮→逆EMP; (3)氨基酸→草酰乙酸→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→逆EMP; 5、糖氧化与糖异生的关系
87
糖异生的原料 生糖氨基酸: Ala, Cys, Gly, Ser, Thr, Trp→ 丙酮酸
Pro,His,Gln,Arg→ Glu→ -酮戊二酸 Ile,Met,Ser,Thr,Val→ 琥珀酰CoA Phe,Tyr→ 延胡索酸 Asn,Asp→ 草酰乙酸
88
6、糖异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糖异生是一个耗能的过程,合成1分子葡萄糖需要2分子丙酮酸,因此:示意图 从丙酮酸转化为草酰乙酸需消耗2ATP;
草酰乙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消耗2GTP(相当于2ATP); 从3-磷酸甘油酸转变为1,3-二磷酸甘油酸消耗2ATP; 如果把酵解过程中产生的2ATP计算在内的化,经糖异生每合成1分子葡萄糖需消耗4个ATP。
89
第五节 糖代谢在工业上的应用 一、酒精发酵 二、甘油发酵示意图 磷酸二羟丙酮-磷酸甘油甘油 三、丙酮、丁醇发酵 四、有机酸发酵
(一)乳酸发酵 (二)丁酸发酵 (三)柠檬酸发酵
Podobné prezentace
© 2024 SlidePlayer.cz Inc.
All rights reserved.